欢迎访问滦州市人民医院网站!

微信公众号
立即关注
了解医院详情

科普知识

我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 科普知识

本周是十万年来最热一周?“干热天”与“湿热天”哪个更伤人?结果令人意外!

发布时间:2023-07-10 16:10


连日来,全球多个地区遭遇了创纪录高温。7月9日,一则“本周可能是十万年来最热一周”的消息引发关注。到底是真的吗?“干热天”与“湿热天”哪个更伤人?

本周可能是十万年来最热一周?

7月9日据红星新闻报道,据美国缅因大学提供的气候分析器显示的数据,2023年7月6日地球的平均温度达到了17.23℃,创下历史新高。此前的历史记录是2023年7月4日的17.18℃。而在此之前,全球平均气温纪录出现在2016年8月。

美国伍德威尔气候研究所资深专家佛朗西斯表示,虽然目前科学家们掌握的精确气温记录仅仅始于20世纪中叶,但他推算认为,本周很可能是“十万年以来最热的一周”。

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确认,未来五年全球气温可能创新高!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在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

7月2日,据微信公众号“国家气候中心”消息,我国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北方高温多次叠加实属罕见!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

“干热天”与“湿热天”到底哪个更伤人?

眼下我国南北方呈现了两种大范围高温天气,南方是高温湿热,北方是高温干热。“干热天”与“湿热天”哪个更伤人?多位专家表示,干热和湿热各有特点,对人体的伤害也不一样。

(1)干热天比湿热天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2023年,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文军团队曾发表在《国际环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2006-2017年我国353个地点夏季死亡率数据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居民更耐寒,不耐热;而南方地区人群更耐热,不耐寒。所以,北方地区遭遇高温天气,发生死亡的风险就会更高。结果显示,在我国,干热天与湿热天相比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7月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志成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从病理生理学机制上来说,有几种可能性或许能够解释这一研究结果。

首先,在干热天人体的水分会更多的蒸发,血液浓缩,更易造成血栓形成,引起心血管疾病风险;

第二,与湿热天气相比,干热环境中的人们可能比湿热天气下户外活动更多一些,造成中暑等事件发生率更高;

第三,在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湿度下,人体的呼吸道黏膜功能、纤毛摆动的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保持,而干热天气可能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湿度,使得黏膜功能和纤毛摆动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样就会导致细菌更容易黏在上呼吸道甚至下呼吸道,增加感染的风险。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钱欣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也指出,“在湿热环境中,人们周围的湿度都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影响人体通过汗液蒸发降低体内温度,而干热的湿度不会那么高,有利于人体汗液的蒸发,但汗液大量的蒸发,造成液体流失和电解质的紊乱,就特别容易热衰竭。”

(2)湿热天比干热天更易中暑

“同样的气温条件下,湿热天比干热天更容易中暑。因为空气湿度大时,加之不通风的环境,汗液不易蒸发、带不走热量,就更容易出现中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非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强调,不管哪种热,防暑降温都不容忽视。

(3)不论哪种热,都会因高温给人体造成伤害

“不论是干热还是湿热,对心肺功能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体温上升了,体内循环就要加速,通过汗液蒸发降低体温,但循环血量的减少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体温还会持续增高,并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的严重后果。”钱欣表示。

因此,不管哪种热,做好防暑降温都不容忽视。

来源:健康时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