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分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前者主要原因有:
①先天性疾病,如成骨不全;
②内分泌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③医源性,如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者;
④老年及绝经后骨质疏松;
⑤营养性或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C、维生素D缺乏病;
⑥酒精中毒;
⑦原因不明,如青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等。局限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肢体失用、炎症、肿瘤等。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仅在X线摄片或BMD测量时被发现。较重患者常诉腰背疼痛、乏力或全身骨痛。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点(区)。乏力常于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有时常因轻微活动、创伤、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发生骨折。
并发症:
驼背和胸廓畸形时,常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等表现。肺活量、肺最大换气量和心排血量下降,极易并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髋部骨折者常因感染、心血管病或慢性衰竭而死亡;幸存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长期卧床加重骨丢失,使骨折极难愈合。
影像学表现:
X线: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变薄和出现分层现象。在脊椎,皮质变薄,横行骨小梁减少或消失,纵行骨小梁相对明显,多呈不规则纵行排列,严重时椎体变扁,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呈双凸状,椎体呈双凹状。
CT:表现基本同X线平片,对显示皮质内条纹征和皮质内缘扇贝样改变优于X线平片,同时可评估骨小梁数目减少、纤细、间隙增宽及周围软组织改变。
MRI:骨质疏松时,增宽的小梁间隙中被过多的脂肪、造血组织所填充,尤其以黄骨髓量增多明显,导致骨髓呈短T1和中长T2信号。骨皮质疏松则表现为低信号的皮质内出现异常等信号区,代表皮质内的哈氏系统的扩张或黄骨髓侵入。
诊断:
详细的病史和体检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但确诊有赖于X线检查或BMD测定,而双能X线为骨密度检测的金标准。
治疗:
强调综合治疗、早期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和疗程应根据疗效、费用和不良反应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治疗可减轻症状,改善预后,降低骨折发生率。
滦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提醒您: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预防骨质疏松,必须有效防止骨量的流失,要想拥有强健的骨骼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要适量运动、补充钙质、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