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滦州市人民医院网站!

微信公众号
立即关注
了解医院详情

院内新闻

疫情下的医院“送餐小分队” ​

发布时间:2022-04-05 07:56

疫情发生以来,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不到六点准时从家中出发,踏着朦胧的夜色,脚步匆匆地汇聚在滦州市人民医院的营养食堂,开始一天的为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送餐行动。他们分成7个送餐小组,每组两人,分别负责感染病区发热留观患者、普通住院患者和糖尿病饮食患者的用餐工作。一日三餐,他们先是按照分管区域的患者人数和订餐需求,准备好饭菜,再将饭菜有序放置在保温车里,每天早上6:15、中午10:15、下午4:15准时由营养食堂推着重重的餐车开始一天的送餐行动。

自3月19日起,为减少人员流动、加强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管控,为住院患者及家属提供送餐到病房服务,解决封闭管理的用餐问题。突然加大的工作量,营养食堂在疫情期间又临时招不到人员,紧急情况下,院领导果断提出从行政、后勤、部分医技临床科室抽调人员,组建医院“送餐小分队”,确保第一时间为院内所有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送上热腾腾的饭菜。

一个由11人组成的送餐志愿小分队迅速集结完成,他们深入到营养食堂,和食堂的做饭师傅、平日里送餐的阿姨们一道做饭、送餐,确保了疫情期间赋予他们的这项“送餐”光荣而特殊的任务。

张国良,医院安全办主任兼食堂负责人,他每天工作到很晚,与食堂的师傅们共同商量、调集粮食和蔬菜,为明天所需的食材做着准备;清晨,他又早早地来到食堂,和大家一起忙碌。“这个菜今天多弄一些,那个菜昨天没有卖完,今天少做一些,今天多弄些面食吧”,这样的话语,每天在张国良的口中重复着。

张秀锦,医院后勤主任,给所有人的感觉,张主任是个雷厉风行,飒爽英姿,说干就干的人。疫情发生以来,作为后勤主任的她,异常忙碌。调配和运送物资、转运各小区采集核酸的垃圾,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总是随叫随到。疫情期间,一隔离点内,用电出现了问题,眼看着天黑了,隔离点内我院工作人员很是着急,情急之下,想到了我院的电工,张秀锦听说后,二话没说,开车拉着师傅就到了隔离点,将一天来没有解决的问题迅速解决掉,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张秀锦主任也是送餐小分队的一员,有时晚上忙了一宿,但早上她又出现在了送餐的队伍中。

惠晓东,医院招标办主任,尽管年龄大,但在抗疫面前,不甘示弱。主动要求到送餐小分队中,她每天带着兄弟姐妹们配餐、装餐、送餐,随时调配各组用餐情况,哪个小组、哪个楼层缺什么饭菜她都会随时调配,并亲自送上、送下,忙得不亦乐乎。

杨俊红,门诊部副主任,作为刚刚几岁孩子的母亲,听说组建送餐小分队,她第一个报名参加,她说,“门诊疫情期间事少,我可以抽出时间去送饭”。虽然言语不多,但却很朴实。在送餐队伍里,杨俊红主任是最活跃和最能张罗的一个,在送餐群里,总能听到她的喊话,比如:“七楼的菜没了”、“三楼的饭够不够,不够我马上送去”等等,每天早午晚三遍,她干得最来劲!

梁凤娟,临床药学副主任,也是一个孩子仅有几岁的母亲,除了承担住院患者的临床会诊、院内部分人员的核酸采集录入外,她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送餐小分队”中,利用自己年轻力壮的优势,在住院楼内跑上跑下的为送餐小分队“补餐”,一天下来,腿累肿了,浑身也累的酸软,但总是默默的坚持!

杨明慧,医院人事科科员,平时不善言谈的她,听说要组建“送餐小分队”,就立马报了名,在送餐的十多天里,她总是比预定的时间先到,在送餐小组中,她所在的小组负责的病区患者人数最多,尽管他们小组为了完成任务总是提前出发,但由于患者人数多,也总是最后一个回来,尽管如此,她没有一声抱怨,还不住的给其他人加油鼓劲!

张兆红,医院档案室主任,当听说送餐过程中,早晨人手紧张,她主动请战,要求加入到送早餐的队伍中。她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按理早晨是自己和家人最忙碌的时候,但看到送餐小组因人手少遇到了困难,立马要求加入,并诚恳的说,家里孩子有他爷爷照看,我能上!

葛晓言、高珊,医院的两名口腔科医生,她们在科室、在临床岗位上是一名好医生,在送餐队伍中依然是温文尔雅、服务热情的“送餐队员”。看!这一老一小的娘俩推着送餐车多么带劲!

卢继艳、张凤荣,医院脑电图室的医生,疫情发生后,两人主动要求医院给分配任务,她们说,让我们干什么都行,只要能为医院抗疫出把力。姐俩在送餐过程中,只要忙完自己小组的送餐,都会主动地再帮助其他小组,直到大家全部送餐完成。

随着我市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部分区域的解封,作为医院这个特殊的场所,面对来之不易的战果,我们倍加珍惜,还要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解封”不“解防”。

“送餐小分队”的工作仍然持续,直到夺取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医院“送餐小分队”的行动,只是我院抗击新冠疫情活动的一个个缩影,医院的每一名成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奋力拼搏、不求回报地努力着、奉献着!

编辑:外联部   侍海云

Baidu
map